■星期故事
包法利夫人在左岸
胡晴舫 (20071111)
在大拍賣的時節,我看見的不是波特萊爾揮之不去的憂傷鬼魂,而是福婁拜的包法利夫人。許多現代的愛瑪拿著信用卡,慌慌張張衝進每一間店,深怕自己老早相中的那件洋裝被別人搶走。
下了近一個月的雨,巴黎人心情煩躁,情緒低落,見面就抱怨天氣如何糟糕,擔心自己即將來臨的夏日假期將被上天無情地破壞了。
七月初的第一個週末,藍空高照,浮雲朵朵,鳥兒在歌唱,河流在微笑,平時總憂容滿面、思索人生意義的巴黎人忽然精神飽滿,積極亢奮,走路的速度也加快了許多。
原來折扣季節開始了。
九點剛過,聖日曼德珮區的大街小巷已經擠滿了珠光寶氣的貴婦仕女、神氣雍容的紳士和他們那些集千萬寵愛於一身的孩子。他們坐在咖啡館裡喝咖啡,嘴裡嚼著牛角麵包,假裝從容優雅地審視周圍古老的樓房與匆匆過路的人們,時而不時,暗地注意附近的名店究竟開門了沒有。
前個晚上,所有商店仍趾高氣昂地擺設他們尊貴的商品。一排架子只掛十來件衣裳,兩排鞋架擺著六雙高跟鞋外加兩只足以裝下保齡球的大皮包,商店中間擱著一張古董舊書桌,上面陳列幾件設計師心血來潮隨手設計的內衣褲襪。從法國第二共和開始的拜物教精神從來沒有死去,到了新世紀只是越發神聖;本雅明寫道,商品被煞有介事地擱入櫥窗,散發誘人的色彩,彷彿戴了王冠般榮耀。
●
巴黎商店向來是商品的宮殿,富人的天堂,窮人的禁地。
但,到了大拍賣的早晨,商店門口貼上前夜還不存在的折扣大招牌,店裡所有庫存商品通通上架,原來空盪盪的架子現在掛滿了不同尺寸的洋裝、長褲、外套、短褲、淑女裙、毛衣,鞋子衣服包包皮帶領帶背心上衣全部擠成一團,瞬間,一向香噴噴的巴黎名店變成了那些永遠在大減價的郊區超級賣場,空氣瀰漫著倉庫的霉味,燈光慘白缺顏色,昨天還看起來價值歐元一千圓的絲毛混紡洋裝,穿上去肯定品味獨特又氣質高雅,今天看起來不過是眾多布料中不怎麼特別起眼還被裁壞了的一塊。
徐志摩是錯的,他說數大便是美,打折的巴黎商店證明了數大便是賤。
但這絲毫不減貴客們的興致。因為巴黎折扣向來不賣關子,一下子就降到五折,準時在折扣當天商店一開門時馬上進去店裡,才能確保拿到自己的尺寸。過了兩天再來,你只能跟那些觀光客在剩餘下來的殘貨挑挑揀揀,多麼可憐。觀光客難得來一趟巴黎,他們看什麼都高興,見什麼都能買,可是住在巴黎的人天天從這些燦爛眩目的櫥窗經過,彷彿路人從有錢人家無意間打開的一扇窗戶,瞥見一個燈火輝煌的夜晚,自此朝思暮想,念念難忘。打折的日子,就像天外飛來的一張邀請函,就在今天,所有人都能進入富人的豪華公寓,一窺上流社會的風采。你怎麼能遲到。
●
像這樣的日子,我個人的最大樂趣並不是趕市集,反正打了折我還是負擔不起那些價格,而是漫遊在俗稱河左岸的聖日耳曼德珮區,觀看那些逛街的人群。
以往,聖日耳曼德珮區滿滿都是書店、畫廊與咖啡館,花神咖啡館坐著沙特與西蒙波娃討論他們的存在主義,雙叟咖啡館則見得到海明威、畢卡索和卡謬的身影,普魯斯特常常從這兩家咖啡館對面的立普酒館點啤酒,要他們送到城的另一邊去。這裡本是窮困文人、落魄畫家、無名演員鬼混的地方。海明威常常點一杯咖啡,就坐一個下午寫他的小說。
而今,河左岸雖仍有歷史悠久的書店、畫廊與咖啡館,但,畫廊更多成了古董店和高級傢具店,幫有錢人佈置他們的住所,只有有錢巴黎人能坐進花神咖啡館享用他們價錢昂貴卻平淡無奇的花神沙拉,權貴份子約在雙叟咖啡館碰面喝一杯隨處都喝得到的咖啡,許多書店與出版商因地租高漲而不得不搬走,讓位給名牌時裝店。巴黎人一如既往地哀嘆──他們總是埋怨所有的改變,彷彿城裡發生的事情跟住在巴黎的他們都沒關係,包括薩科奇當選總統,都是其他人的傑作──河左岸怎麼失去了它的文化傳統,被資本主義的怪獸所吞噬,但他們仍在河的這一邊流連忘返,躑躅於街頭,幻想波特萊爾的鬼魂就伴隨在他們身邊,引領他們漫遊巴黎。
●
然而,在大拍賣的時節,我看見的不是波特萊爾揮之不去的憂傷鬼魂,而是福婁拜的包法利夫人。許多現代的愛瑪拿著信用卡,慌慌張張衝進每一間店,深怕自己老早相中的那件洋裝被別人搶走。他們的瞳孔深處綻放深沉慾望的花朵,魂不守舍,踩著夢遊者的步伐,在左岸的窄巷走走停停,逗留於每扇美侖美奐的櫥窗之前,帶著饑渴的深情眼光,注視每一件金光閃閃的商品。當他們伸手觸碰那些質料考究、式樣流行的物件時,你幾乎可以聽見他們心中那聲滿足的深深嘆息。
我也看見了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系列裡那些角色。衣著考究,趾高氣揚,長得稀奇古怪,神色傲慢地走進商店,期待別人因為他們即將揮灑的金錢而必恭必敬。大革命之後的巴黎沒有了頤氣指使的貴族,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布爾喬亞階級,再不能靠家族姓氏與社會繼承權來證明自己的天生優異,金錢才是一切的血統證明書。人人於是揮霍金錢,縱容感官享受,力爭上游,拼命往社會的梯子上爬。如何穿對一件衣服,如何擺對一套高傲的姿態,如何搞對一場奢華熱鬧的晚宴,如何挑對一群有能力呼風喚雨的朋友,如何娶對一個嫁妝豐厚的女孩,都是一扇扇富麗堂皇的大門之後所進行的遊戲。
面對當時暴發的新富階級,福婁拜憤怒得不能自己,「看見他們的粗俗外表,他們的大禮服,他們的帽子,他們的談吐和他們的聲音,都讓我只想嘔吐,並且嚎啕大哭。自我活在世上以來,從沒有被如此厭惡嗆過。
一、兩個世紀之後,巴黎還在玩同樣的遊戲。而,如火如荼要趕上新世紀的北京正要開始。
包法利夫人在左岸
胡晴舫 (20071111)
在大拍賣的時節,我看見的不是波特萊爾揮之不去的憂傷鬼魂,而是福婁拜的包法利夫人。許多現代的愛瑪拿著信用卡,慌慌張張衝進每一間店,深怕自己老早相中的那件洋裝被別人搶走。
下了近一個月的雨,巴黎人心情煩躁,情緒低落,見面就抱怨天氣如何糟糕,擔心自己即將來臨的夏日假期將被上天無情地破壞了。
七月初的第一個週末,藍空高照,浮雲朵朵,鳥兒在歌唱,河流在微笑,平時總憂容滿面、思索人生意義的巴黎人忽然精神飽滿,積極亢奮,走路的速度也加快了許多。
原來折扣季節開始了。
九點剛過,聖日曼德珮區的大街小巷已經擠滿了珠光寶氣的貴婦仕女、神氣雍容的紳士和他們那些集千萬寵愛於一身的孩子。他們坐在咖啡館裡喝咖啡,嘴裡嚼著牛角麵包,假裝從容優雅地審視周圍古老的樓房與匆匆過路的人們,時而不時,暗地注意附近的名店究竟開門了沒有。
前個晚上,所有商店仍趾高氣昂地擺設他們尊貴的商品。一排架子只掛十來件衣裳,兩排鞋架擺著六雙高跟鞋外加兩只足以裝下保齡球的大皮包,商店中間擱著一張古董舊書桌,上面陳列幾件設計師心血來潮隨手設計的內衣褲襪。從法國第二共和開始的拜物教精神從來沒有死去,到了新世紀只是越發神聖;本雅明寫道,商品被煞有介事地擱入櫥窗,散發誘人的色彩,彷彿戴了王冠般榮耀。
●
巴黎商店向來是商品的宮殿,富人的天堂,窮人的禁地。
但,到了大拍賣的早晨,商店門口貼上前夜還不存在的折扣大招牌,店裡所有庫存商品通通上架,原來空盪盪的架子現在掛滿了不同尺寸的洋裝、長褲、外套、短褲、淑女裙、毛衣,鞋子衣服包包皮帶領帶背心上衣全部擠成一團,瞬間,一向香噴噴的巴黎名店變成了那些永遠在大減價的郊區超級賣場,空氣瀰漫著倉庫的霉味,燈光慘白缺顏色,昨天還看起來價值歐元一千圓的絲毛混紡洋裝,穿上去肯定品味獨特又氣質高雅,今天看起來不過是眾多布料中不怎麼特別起眼還被裁壞了的一塊。
徐志摩是錯的,他說數大便是美,打折的巴黎商店證明了數大便是賤。
但這絲毫不減貴客們的興致。因為巴黎折扣向來不賣關子,一下子就降到五折,準時在折扣當天商店一開門時馬上進去店裡,才能確保拿到自己的尺寸。過了兩天再來,你只能跟那些觀光客在剩餘下來的殘貨挑挑揀揀,多麼可憐。觀光客難得來一趟巴黎,他們看什麼都高興,見什麼都能買,可是住在巴黎的人天天從這些燦爛眩目的櫥窗經過,彷彿路人從有錢人家無意間打開的一扇窗戶,瞥見一個燈火輝煌的夜晚,自此朝思暮想,念念難忘。打折的日子,就像天外飛來的一張邀請函,就在今天,所有人都能進入富人的豪華公寓,一窺上流社會的風采。你怎麼能遲到。
●
像這樣的日子,我個人的最大樂趣並不是趕市集,反正打了折我還是負擔不起那些價格,而是漫遊在俗稱河左岸的聖日耳曼德珮區,觀看那些逛街的人群。
以往,聖日耳曼德珮區滿滿都是書店、畫廊與咖啡館,花神咖啡館坐著沙特與西蒙波娃討論他們的存在主義,雙叟咖啡館則見得到海明威、畢卡索和卡謬的身影,普魯斯特常常從這兩家咖啡館對面的立普酒館點啤酒,要他們送到城的另一邊去。這裡本是窮困文人、落魄畫家、無名演員鬼混的地方。海明威常常點一杯咖啡,就坐一個下午寫他的小說。
而今,河左岸雖仍有歷史悠久的書店、畫廊與咖啡館,但,畫廊更多成了古董店和高級傢具店,幫有錢人佈置他們的住所,只有有錢巴黎人能坐進花神咖啡館享用他們價錢昂貴卻平淡無奇的花神沙拉,權貴份子約在雙叟咖啡館碰面喝一杯隨處都喝得到的咖啡,許多書店與出版商因地租高漲而不得不搬走,讓位給名牌時裝店。巴黎人一如既往地哀嘆──他們總是埋怨所有的改變,彷彿城裡發生的事情跟住在巴黎的他們都沒關係,包括薩科奇當選總統,都是其他人的傑作──河左岸怎麼失去了它的文化傳統,被資本主義的怪獸所吞噬,但他們仍在河的這一邊流連忘返,躑躅於街頭,幻想波特萊爾的鬼魂就伴隨在他們身邊,引領他們漫遊巴黎。
●
然而,在大拍賣的時節,我看見的不是波特萊爾揮之不去的憂傷鬼魂,而是福婁拜的包法利夫人。許多現代的愛瑪拿著信用卡,慌慌張張衝進每一間店,深怕自己老早相中的那件洋裝被別人搶走。他們的瞳孔深處綻放深沉慾望的花朵,魂不守舍,踩著夢遊者的步伐,在左岸的窄巷走走停停,逗留於每扇美侖美奐的櫥窗之前,帶著饑渴的深情眼光,注視每一件金光閃閃的商品。當他們伸手觸碰那些質料考究、式樣流行的物件時,你幾乎可以聽見他們心中那聲滿足的深深嘆息。
我也看見了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系列裡那些角色。衣著考究,趾高氣揚,長得稀奇古怪,神色傲慢地走進商店,期待別人因為他們即將揮灑的金錢而必恭必敬。大革命之後的巴黎沒有了頤氣指使的貴族,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布爾喬亞階級,再不能靠家族姓氏與社會繼承權來證明自己的天生優異,金錢才是一切的血統證明書。人人於是揮霍金錢,縱容感官享受,力爭上游,拼命往社會的梯子上爬。如何穿對一件衣服,如何擺對一套高傲的姿態,如何搞對一場奢華熱鬧的晚宴,如何挑對一群有能力呼風喚雨的朋友,如何娶對一個嫁妝豐厚的女孩,都是一扇扇富麗堂皇的大門之後所進行的遊戲。
面對當時暴發的新富階級,福婁拜憤怒得不能自己,「看見他們的粗俗外表,他們的大禮服,他們的帽子,他們的談吐和他們的聲音,都讓我只想嘔吐,並且嚎啕大哭。自我活在世上以來,從沒有被如此厭惡嗆過。
一、兩個世紀之後,巴黎還在玩同樣的遊戲。而,如火如荼要趕上新世紀的北京正要開始。